5类人警惕“秋季抑郁”!自我调节用3招(2)

发布时间:2020-02-08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  对外人客气友好、一团和气,到家却颐指气使、乱发脾气,这种行为被称为“窝里横”。如小孩子在家里是个小霸王,在外面却是个胆小鬼;成年后,在单位对领导毕恭毕敬,对同事热心、好说话,但到了家里,就为一点小事对另一半大发雷霆。

  想要减少“窝里横”,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有“窝里横”行为,并认识到“窝里横”最直接的原因是内心自我不够强大以及没有安全感。其次,要敢于在家外减少一些自我压抑,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去表达与维护自己的感受与需求。最后,与家人间建立“界限意识”,即不管我们与家人之间多么亲密,但是我们还是彼此独立的个体,不能要求对方来包容自己所有情绪。

  为啥同一个地方总栽跟头

  都说“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”,但现实中,我们常常在同一个地方“跌倒”好几次。尤其在感情问题上,大多数人走不出一错再错的漩涡。不少来访者向我哭诉:“老师,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?”我告诉他们:如果一个人一再陷入同样的苦难,很可能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。为啥我们总栽在同一件事上?

  首先,核心信念会让我们复制错误。如果在生活中经常陷入相似的麻烦,在同一面墙上撞得头破血流,可能与身边的人际、社会环境无关,而与你的核心信念相关。核心信念是我们对自我固有的看法,例如“我值不值得被爱”。如果一个人的核心信念是消极的,他就会经常认为“我不值得被爱”“这个世界对我是有敌意的”。一旦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和他的核心信念不符,他们不是去接受事实,而是再次套用悲观的信念,去曲解事实。例如,经常被分手的一方会形成“我总是被抛弃”的信念,以至于每次有新的关系,他们都会警惕“他是不是要抛弃我”,这样的担忧表现在语言和行为上,直到对方终于受不了。

  一味倾诉不能减压 教你三个缓解窍门

  遇到不顺心的事,很多人都希望找朋友说一说。然而,据美国“生命科学”网报道,一味地倾诉、吐苦水,并不能起到多少减压效果。

  英国肯特大学心理学家乔基姆·施特贝尔等人研究发现,遭遇一些小的失败或打击后,如果只是大吐苦水,不仅会让自己越陷越深,还有可能影响朋友的情绪。另外,单纯的倾诉,不仅不能帮自己解决问题,甚至还可能增加心理压力。

  对此,研究者提出了三个更为有效的缓解策略:第一,换一个角度思考,让自己接受现实;第二,用幽默的方法看待挫折,最好一笑了之;第三,规划下一步计划,让自己振作起来,而不是沉浸在消极情绪中停滞不前。

  优秀的人容易被排斥?为啥枪打出头鸟

  有这样一类人:在学校里品学兼优,待人接物也平和,但就是总遭同学冷嘲热讽;在工作单位,能力突出,性格随和,但无论怎么努力,和同事的关系就是一团乱麻。优秀的人似乎特别容易被排斥。

 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圈子里。这些圈子有的是我们主动选择和构造的,比如基于共同兴趣爱好或者人生目标的朋友、同志;有的圈子是我们被动接受的,比如因为共同背景和地理位置聚集在一起的同学、同事。无论是哪种圈子,内部成员都会越来越同质化,然后形成稳定的圈子文化,而圈子文化就是导致群体排斥的核心。

  几乎所有圈子都存在这样的情况:大部分人在同一水平线上,但有几个人特别突出,还有几个人特别差劲。事实上,特别突出和特别差劲的几个人都会因为和大众不一致而被排斥,因为他们破坏了圈子文化的稳定性。对能力突出者的排挤,能力普通者的“自我保护”和“资源分配模式”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

  测测你是否有手机依赖症

  当手机不在身边,你会惊慌吗?韩国成均馆大学和中国香港大学一项新研究表明,人们患智能手机依赖症越来越严重,越来越把电子设备当成生活的延伸。

  具体症状包括:手机时刻处于开机状态,反复查看手机屏幕,甚至洗浴时也要将手机带入浴室。他们害怕错过任何消息,对离线状态感到紧张。研究人员说,智能手机能唤起人们更多的记忆,所以用户可以在其中拓展更多身份,因此对手机依赖加深。手机功能增加,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增加,焦虑症状愈加严重。

  研究人员推荐“暴露疗法”来干预手机依赖症,即在一段时间内关闭手机设备,以此训练患者习惯安静,减少焦虑,慢慢适应与外界减少联系的状态。

×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
  • 全部评论(0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